课堂观摩(5)——《运算符和表达式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速写
信不信,Python编程的底色是数学。今天上午第三节课,金胜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二楼教室,开启了今天信息技术拓展课——“运算符和表达式” 的知识之旅。
上课伊始,金老师微笑着问道:“同学们,咱们学习了编程的一些基础入门知识,了解了变量的定义和使用,谁能简单回顾一下变量是怎么回事呀?” 瞬间,教室里鸦雀无声,一会儿一位同学站起身,说:“变量是不是就像是一个可以装不同东西的盒子,我们给它取个名字,方便在程序里找到它,还能随时改变盒子里装的内容。” 金老师满意地点点头,顺势引出课题:“非常棒!今天呢,我们要在变量的基础上,学习更强大的工具 —— 运算符和表达式,它们可是让程序灵活多变、实现各种复杂功能的关键。”
引课激趣
紧接着,金老师开启了知识学习之旅。讲到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时,他拿起粉笔,在黑板上写下 “5 + 3 * 2”,转身问:“大家来口算一下,这个式子结果是多少?” 同学们纷纷抢答,答案不一。金老师笑着摆摆手,耐心解释:“在编程里,乘除优先级高于加减,就像数学里一样,所以得先算 3 * 2 = 6,再算 5 + 6 = 11,这就是算术表达式的运算规则,运算符指挥着数据进行特定的数学运算。”
讲到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,金老师举例 “a = 8”,形象地比喻:“这就好比你把数字 8 放进了名为 a 的盒子,也就是把 8 赋值给变量 a,之后程序里用到 a,它就代表 8 啦。” 同学们若有所思,跟着老师的引导,在代码区写下 “b = a + 3”,明白了可以用已有变量参与新的赋值运算。
Python里有数学
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环节,金老师输入 “7> 5”,问:“这个表达式的值是什么,大家猜猜?” 同学们小声讨论,有人说是 “对”,有人说是 “true”(真)。金老师揭晓答案:“在编程里,关系表达式结果是布尔值,要么 true(真),要么 false(假),这里 7 大于 5,所以结果是 true(真)。” 同学们赶紧实践,输入 “age = 18; age >= 18”,验证着年龄判断逻辑。
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稍显复杂,金老师以 “(3> 2) && (5 < 7)” 为例,解释 “&&” 表示并且,只有两边条件都为真,整个表达式才为真。同学们一开始有点迷糊,经过反复练习 “成绩 > 60 && 考勤满勤” 这类场景,逐渐掌握了窍门。
成员运算符与成员表达式,金老师打开一个存有学生名单的程序,演示 “‘小明’ in students”,说明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在集合里的用法,同学们好奇地尝试查找自己名字是否在模拟数据集中。
金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各种运算符优先级,他制作了一张色彩鲜艳的思维导图贴在黑板,从高到低详细标注,让同学们一目了然。
智趣交融,这节课是Python 与数学学科的链接创新。最后金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了不同类型融合的复杂表达式,同学们全神贯注思考着。教室里弥漫着专注的气息,师生互动频繁,随着下课铃声响起,同学们虽意犹未尽,但已牢牢掌握了 “运算符和表达式” 这一编程利器,满心期待下节课的深度探索。
供稿来源/艺体备课组、教研室